Table of Contents
近年來,電子支付快速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,從便利商店到夜市小吃攤,掃個 QR Code 就能付款。但當台灣第二大電子支付品牌「街口支付」的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,被法院查封資產時,不禁讓人問:「我的錢真的安全嗎?行動支付還能用嗎?」
這篇文章,將從事件背景談起,再深入分析:行動支付制度本身到底安不安全?萬一公司出事,我的錢會不見嗎?
街口支付
街口支付在2015年由胡亦嘉所創立,APP在同年10月上線,2018年1月22日是台灣第6家獲得電子支付執照的專營業者。
街口支付主打「全民數位錢包」,訴求透過 QR Code 行動支付整合轉帳、儲值、繳費、電子發票等功能,主攻便利商店、夜市、小吃攤與中小企業等場景,迅速打入台灣行動支付市場。至今擁有 超過 681 萬用戶、30 萬個合作據點,在台灣電子支付市場占有一席之地。
泰山企業與街口金科的股權關係
泰山企業是台灣老字號食品飲料公司,產品包含泰山八寶粥、泰山純水、泰山茶等。過去由劉偉龍家族掌權,但近年因經營權爭奪而動盪不安。
2023 年,當時由劉偉龍主導的舊泰山團隊斥資 36 億元,購入街口金科 40% 股權,試圖進軍金融科技領域。然而,該交易不僅金額龐大,也引發公司內部股東質疑,因為:
未經過完整董事會同意流程
價值評估存疑,是否過高出資未清楚說明
與本業無直接關聯,引發股東反彈
最終在 2023 年底,由「市場派」新團隊接手經營權,並著手清查舊董事會時期的重大投資案,包括街口投資。
法院為何查封街口母公司?
● 新團隊認定:街口交易無效
新任泰山團隊調查後,認為街口金科的投資案存在瑕疵,屬於重大公司治理爭議,因此向法院提告,主張該筆 36 億元股權投資無效,要求街口金科返還款項。
● 2025年5月判決:撤銷交易並准予假執行
法院初步支持泰山主張,法院一審判決泰山勝訴,認定交易無效,街口金科須返還 36 億元本金與利息。並因泰山提出「假執行」申請,法院裁定可以在正式判決確定前即先查封資產保障債權。
● 2025年7月10日:法院正式查封街口金科總部
法院人員前往街口金科位於台北的總部執行查封,但現場發現「人去樓空」,多數資產已無法查獲;據報導,有部分帳戶疑似提前結清、甚至接近空帳戶狀態。
街口支付本身會受影響嗎?
雖然母公司遭法院查封,但根據金管會與街口支付對外聲明,街口支付作為獨立電子支付機構,並未違法,資金流與營運皆獨立。
用戶資金皆存放於專戶信託機制中(如銀行信託帳戶),並非母公司營運帳戶。
街口支付仍在正常運作,並強調目前用戶權益不受損害。
不過,已有部分企業或通路(如 momo、全國電子、部分餐飲集團)暫停與街口支付合作以觀望後續情勢。
街口支付已發布聲明,強調「營運正常、資金無虞」。

街口支付已於事發後召開記者會,由董事長梅驊與總經理範庭甄對外說明營運正常,強調子公司運作及資金流程與母公司民事程序 無關聯
使用者該怎麼做比較安心?
雖然官方再三強調「資金安全」,但對於想保守的使用者來說,可以考慮:
✅ 將帳戶中的餘額先使用完或提領。
✅ 解除綁定信用卡或銀行帳戶。
✅ 短期內觀察支付服務是否有異常情況。
✅ 避免大額儲值或自動儲值設定。
行動支付到底可不可靠?
這次事件其實不是「行動支付制度」本身出問題,而是公司治理出現糾紛。但我們還是可以藉此機會,思考以下幾點,
行動支付的安全基礎來自三個制度保障
安全機制 | 說明 |
---|---|
資金信託制度 | 用戶儲值金必須存入受監管的信託專戶,企業不能動用 |
主管機關監管 | 台灣電子支付需向金管會申請執照,定期查核 |
資料透明與即時通知 | 使用者交易即時顯示,避免非授權異動 |
因此,電子支付平台在台灣其實是相對穩定的金融制度之一,因為你可以查紀錄、申訴、凍結帳戶,甚至由信託銀行協助處理資金糾紛。
三招自保意識
不論是哪一間電子支付公司,用戶仍可留意以下幾點:
✅ 避免高額長期儲值,留足流動性。
✅ 定期查帳與監控帳戶交易,避免異常。
✅ 緊急時解除銀行卡綁定、暫停自動儲值功能。
Overall
街口金科被查封雖然引發市場關注,但這起事件的核心是股權交易的法律糾紛,與街口支付本身的資金安全、營運穩定無直接關聯。我們更應該從中學會判斷:
一間公司可能出事,但一個完善的制度會保護用戶不受牽連。
行動支付是否可靠,不在於你信不信一家公司,而在於它是否具備「信託保管」、「金管會監管」與「透明的金流制度」這三大基礎。如果有,這樣的平台就是值得信賴的。
📌 用戶也應養成風險意識:避免高額儲值、留意交易通知、保持帳戶安全設定。
最後,金融工具即使再便利,也需要搭配清楚的制度與使用者教育,才是真正穩健的現代金流生活。
街口支付仍在正常營運,用戶資金依法受保護,請勿恐慌,但也應提高金融素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