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u Quoc Island - Dusit Princess Moonrise Beach Resort 的複本 的複本

戰爭爆發為何黃金不漲?5大原因+歷史對照全解析

2025 年6/13,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軍事衝突更引爆國際高度關注。然而,在這樣高壓的戰爭氛圍下,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卻沒有明顯上漲,讓不少投資人感到疑惑。

根據最新行情,2025 年 6 月 25 日黃金報價為 3,312.67 美元/盎司,單日跌幅達 1.21%,雖然今年以來的漲幅仍有 43.44%,但與過去戰爭時期金價大漲的情況相比,這次的反應顯得格外溫和。8個影響黃金的因素

長期以來,我們習慣將黃金視為「有戰爭就會上漲」的經典避險標的。因為戰爭意味著不確定性與恐慌,而恐慌情緒常常驅使資金轉向黃金。但這次,中東戰火爆發後金價反而下跌,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避險資產是否正在轉變?今天這篇文章,我們就從「戰爭下黃金價格為何不漲」的現象出發,帶你回顧歷史戰爭時期的金價反應,並深入解析 2025 年黃金表現背後的 5 大關鍵因素。

5大關鍵因素

市場早已「提前反應」戰爭風險

現代金融市場的資訊反應極快,當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消息釋出,投資人通常會在真正開戰前就完成避險佈局。這種「預期心理」讓金價在戰爭尚未發生時就已上漲。一旦戰爭真的爆發,反而觸發獲利了結,「利空出盡」導致金價下跌。

  • 1991 年波斯灣戰爭:伊拉克於 1990 年 8 月入侵科威特,金價從 $360 漲至 $400。1991 年 1 月聯軍正式開戰後,金價反而快速跌回 $350。

  • 2022 年俄烏戰爭:1 月市場開始炒作避險情緒,2 月 24 日開戰當天黃金一度衝上 $2070(近歷史高點),但不到兩週跌回 $1900。

戰爭未造成系統性經濟衝擊

戰爭並不等於全球經濟危機。只有當衝突擴散至能源供應中斷、大宗商品價格飆升、全球供應鏈斷裂或國際貿易停擺,才可能引發系統性通膨或經濟崩潰,黃金才會被視為長期保值避險工具。

若戰爭局限於地區、短時間內能被控制,市場會迅速「淡化影響」,金價反彈就無以為繼。

  • 1973 年贖罪日戰爭 + 石油危機:阿以戰爭導致 OPEC 封鎖原油出口 → 國際油價暴漲 4 倍 → 通膨飆升 → 金價 65 → 185 美元。

  • 1979 年蘇聯入侵阿富汗:冷戰升溫、石油危機延續,黃金從 $400 飆升至 $850。相對地,1999 年科索沃戰爭1982 年福克蘭戰爭對全球經濟衝擊極小,金價僅小幅震盪。

避險資金分流至其他資產,黃金不再是唯一選擇

在現代資本市場中,黃金已不再是唯一的避險選項。資金在遇到戰爭風險時,會依照流動性、穩定性與殖利率進行配置。若美元、美債、日圓、瑞郎等資產表現更穩定,資金可能選擇這些避險標的,而非買入黃金。

此外,ETF、VIX 期權、比特幣等新興工具也吸走了部分原本會進入金市的資金。

  • 2001 年阿富汗戰爭:黃金一度上漲至 $290,但美軍迅速掌握主導權、美元需求升高,金價年底回落至 $270。

  • 2025 年中東衝突:央行偏鷹、美元指數上行,使黃金即使有戰爭消息也無法持續上漲。

貨幣政策與利率環境的主導作用

實質利率是決定黃金價格的關鍵指標之一。當利率上升時,黃金的機會成本增加(因其無息),自然會壓抑金價。反之,當市場預期利率將下降、資金成本變低,黃金的吸引力才會回升。

戰爭是否推升金價,往往還得看央行怎麼表態與行動

  • 升息預期強 → 美債殖利率升 → 黃金下壓

  • 降息或 QE → 實質利率為負 → 黃金走多

  • 1980 年代兩伊戰爭:戰爭激烈但金價持續下跌,主因為美國當時強力升息以抑制通膨。

  • 2014 年克里米亞危機:金價因地緣風險短暫上漲,但聯準會縮表、升息預期升溫,黃金很快跌回原點。

戰爭未引發長期通膨

黃金是長期對抗通膨的工具。若戰爭只是短期軍事行動,未明顯推升物價與生活成本,市場不會轉向長期避險資產。

相反,若戰爭觸發能源、糧食價格長期上漲,引發結構性通膨,黃金才會成為資金避風港。

📊 市場重點

  • 通膨是否只是短期供應衝擊?

  • 是否會延伸至工資、房租、成本面?

  • 1970s 黃金超級牛市:通膨 + 美元危機 + 貨幣政策失控,金價從 $35 → $850。

  • 2022 年俄烏戰爭後期:戰爭擴大能源通膨效應,結合 Fed 放緩升息,黃金重新轉強。

歷史上黃金的幾個重要關鍵時期

1971–1980: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+ 通膨危機 + 地緣戰爭

  • 1971 年:美國宣布脫離金本位,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,市場進入「自由定價」時代。
  • 1973 年:主要貨幣改為浮動匯率,美元貶值。
  • 1979 年:蘇聯入侵阿富汗,引爆冷戰升級,油價暴漲 → 通膨惡化 → 黃金飆升至每盎司 850 美元

這段期間金價暴漲的背後,是貨幣體系劇烈變動 + 通膨全面失控 + 戰爭激化全球風險,並非單靠戰爭本身。如果沒有貨幣制度崩潰與物價飆升支撐,單一戰爭難以撐起如此行情。

2008–2011:金融海嘯、 QE 政策

  • 2008 年:雷曼倒閉,引發金融系統性危機。美聯儲啟動量化寬鬆(QE),市場預期美元大幅貶值。

  • 2011 年:歐洲債務危機、美國主權評等下調,金價最高達到 1925 美元/盎司

這波上漲來自貨幣超發與信用信心崩潰,央行政策對黃金影響遠大於戰爭。投資人逃離法幣資產,湧入實體資產避險。

2022:俄烏戰爭

  • 2 月 24 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。

  • 開戰初期金價突破 2050 美元,但很快回落至 1700–1800 區間。

  • 同期美聯儲進入升息週期,美元轉強。

這是一個經典的「戰爭爆發,黃金短線飆高,但很快下跌」案例。反映出金價真正主導因子不是戰爭本身,而是美元強弱與利率政策方向

2024:伊朗與以色列衝突 + 美聯儲轉鴿

  • 伊朗對以色列發動「真實承諾行動III」,地緣風險劇烈上升。

  • 同期美聯儲暗示 2024 下半年將展開降息,市場解讀為「美元轉弱週期」啟動。

  • 黃金價格突破歷史高點,首次站上 3000 美元/盎司

此階段戰爭與貨幣政策同時出現,產生「地緣+寬鬆」共振效應,導致黃金爆發。但若只有戰爭、沒有 Fed 轉鴿,行情未必能撐住。

戰爭與黃金價格的歷史數據表現

戰爭/衝突時間點黃金價格變化主要驅動因素影響力分類
韓戰1950年6月~1953年7月黃金價格幾乎固定在35美元(布雷頓森林體系)黃金價格被固定,市場無法反映地緣政治風險無直接影響
越戰1955年11月~1975年4月1971年後金價從40美元飆升至1974年的180美元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,越戰引發美元貶值與高通脹長期顯著
1973年贖罪日戰爭1973年10月金價從65美元上漲至1974年的185美元石油危機引發高通脹,全球避險情緒高漲顯著
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1979年12月金價從400美元飆升至1980年初的850美元冷戰升級、石油價格高企,全球經濟不穩顯著
1982年福克蘭群島戰爭1982年4月~6月黃金價格波動較小,從310美元降至300美元地緣衝突對全球經濟影響有限輕微
1990年海灣戰爭1990年8月~1991年2月金價短暫從370美元升至400美元後回落市場早有預期,避險需求有限輕微
1999年科索沃戰爭1999年3月~6月黃金從260美元小幅漲至280美元衝突影響範圍有限,市場反應溫和輕微
2001年阿富汗戰爭2001年10月黃金價格從270美元逐漸漲至2002年的310美元反恐戰爭引發不確定性,但經濟因素對金價影響更顯著短期輕微
2003年伊拉克戰爭2003年3月~5月黃金從330美元升至380美元後回落開戰前避險情緒上升,開戰後市場回穩短期顯著
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2014年2月~3月金價從1,250美元升至1,390美元地緣政治緊張引發短期避險需求短期顯著
2015利亞內戰升級2015年10月黃金價格基本持平,約1,160美元投資者關注其他宏觀經濟事件(美聯儲升息)輕微
2022年俄烏戰爭2022年2月~持續中金價從1,850美元升至2,050美元,後回落至1,700美元開戰初期避險需求上升,後期受美聯儲加息壓力影響短期顯著

Overall

當我們回顧黃金的歷史走勢,會發現一個明確的趨勢:真正推動黃金進入多頭的,不是戰爭本身,而是戰爭所引發的「結構性經濟連鎖效應」。

雖然黃金的避險屬性在市場中根深蒂固,但僅靠軍事衝突本身,往往難以支撐金價持續上漲。只有當戰爭擴大為全球經濟體系的衝擊、引發通膨失控、導致央行政策信任動搖,或讓市場重新評估「法幣的價值與信用風險」時,黃金才會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。

所以戰爭能否推升金價,取決於:

  • 有沒有造成全球經濟體系的中斷

  • 有沒有讓市場失去對央行的信心

  • 通膨是否會變成結構性問題

  • 其他資產的吸引力是否更強

黃金的多空轉折,總是發生在「資金開始重新分配」那一刻,而不是新聞標題出現「戰爭爆發」那一刻。

分享這篇實用的文章

Facebook
Twitter
LinkedIn
Email

獲取更多被動收入資料

Subscribe to receive our latest updates in your inbox!

Follow me on social
Tags: No tags

Add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